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光陰30載,可長亦可短。30年應算是人生中的一段漫長歲月,但對于這位87歲高齡的老人來說,每年春天參加兩會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于是回望起這30年,便覺得時間如白駒過隙般轉眼而過了。
他,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影響中國經濟30人之一
他,一言一行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他,也曾身陷爭議甚至屢遭“炮轟”
他是厲以寧
一位87歲的老人
一位學者
一位心系民生直言敢諫的改革倡導者
今年是厲老參加兩會的第三十年
光陰30載,可長亦可短。30年應算是人生中的一段漫長歲月,但對于這位87歲高齡的老人來說,每年春天參加兩會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于是回望起這30年,便覺得時間如白駒過隙般轉眼而過了。
2017年3月3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雙手背在身后走向經濟界別駐地北京鐵道大廈,第30年參加兩會的厲老步速較慢但依舊步伐堅定。
厲語卓見敢當先
作為所有制改革理論的代表人物,厲以寧的學者生涯充滿爭鳴。他提出的所有制和股份制改革理論,曾廣受爭議,然而卻在上世紀90年代被中國改革的實踐全面推動,并且一一證實。
30年來,雖然自己在兩會上發表的觀點和言論總會引起社會各界熱烈的討論,但厲以寧依然敢言敢當地推動著改革的前行,時間和實踐是他遠見卓識的最佳見證。
“呼吁中國在加入WTO之前,先向本國的私營企業開放包括基礎電信業在內的全部電信業務,以此加快中國電信業的改革和發展,更好地迎接“入世”后激烈的國際競爭。
――2000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新經濟=高新技術+資本市場,光有高新技術成不了新經濟。一方面要通過證券市場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要規范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嚴格杜絕操縱市場等不規范行為。
――2001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一些政府部門扶持國有企業或規模大的非公有制企業輕車熟路,卻往往忽視了對眾多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在工作中“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他強調,要真正為非公有制企業“松綁”,必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2004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困難與體制上存在若干障礙有關,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建立新的發展觀與政績觀,力求將經濟增長、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使用三者結合起來,作為地方政績的考核指標。
――2005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轉換政府職能已拖了太久時間,政府應該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政府應該是社會管理者,為公共服務,如果政府老是包辦代替,那么就會阻礙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展。
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變革,股改后中國股市才能真正走上正常的軌道。我對目前正在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充滿信心。
――2006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針對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建議4個“并重”: 環境治理和擴大就業要“并重”;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要“并重”;政府監管和公眾參與要“并重”;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和運用資本市場要“并重”。
――2010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中國必須改革,不改革沒有出路。當前,改革更需要頂層設計,不能繼續摸著石頭過河。30多年前開始的改革,無論是農業承包制、鄉鎮企業改革或股份制,都是發現和調動民間積極性,實行自下而上式的改革。現在的改革和30多年前有所不同,需要改革的決策者具備戰略眼光,不能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將整個戰略布局做得更好。
――2012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中國有四大領域的改革需要解決:第一個領域是國企改革;第二個領域是城鎮化改革;第三個領域是財政稅制改革;第四個領域是社會治理體制改革。
改革的攔路虎是利益集團和制度慣性。
――2014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供給側發力主要是通過結構性改革,第一個要調整結構,關停一些企業,與其養虧損的企業,不如養職工。第二個要補短板就必須創新,創意、創業、創新,這就是中國的未來。
――2016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規模結構性調整不會那么快,還要去產能、調結構、補短板。十八大以來,我們的人口紅利,新的出來了;我們的改革紅利,不間斷地出來了。
――2017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以智憑實獻建言
厲以寧先生有很多稱謂,從“厲股份”、“厲民營”再到“厲城鎮”,厲老笑稱沒有一個稱謂能完全概括他的學術思想。
但毫無疑問,他是中國最著名、最能影響決策的經濟學家之一,針對國家在發展和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用所學和智慧,提出中肯建議和意見。他的思想正在影響中國未來。
打破“非公36條”的玻璃門,從政府的角度來說要有細則出臺,而壟斷行業的國企也要認識到:民營企業參與競爭,有利于雙方的提高,允許民營企業進來,對國企長遠來說是有好處的。
――2006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房價問題是由供求決定的,供求緊張,房價要上漲。經濟適用房或中低檔商品房,既應考慮市場調節,政府也應調節,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不能一刀切,不能把高檔房跟廉價出租房混為一談。
人民幣大幅升值是不可取的,但小幅升值利大于弊。所謂弊,是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不利;所謂利,是指這將有助于讓中國廣大企業認識到,擴大出口關鍵要靠自主創新、加強管理。讓人民幣在市場供求影響下上下擺動,自然形成人民幣匯率。
――200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用活”外匯儲備,建議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增加進口先進的機器設備、短缺的原材料和燃料;建立海外投資基金。
――2011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中國經濟增長中,房地產業的作用不可低估。沒有房地產帶動,經濟增長拉力不夠。如果說經濟發展中有一個大機車在前面跑,那就是房地產。不要談到房地產就說泡沫,今天仍然要振興房地產。
――2015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城鎮化已經搞了這么些年了,現在提出“新型城鎮化”,就是要以人為核心、以人為本。今天中國正在進行戶籍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讓更多農民工和他們的家屬能融入城市社會。
農民有財產權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因為它擴大了消費。
――2016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人力資本的革命正在開始,新人口紅利時代正在到來,原來是簡單的生產要素重組,目前最重要的資源有兩個,一個是信息,另外一個是創意。
――2017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寧心從容觀大勢
從通脹率一度超過20%的經濟“高燒”,到國有企業的大規模重組和上千萬職工下崗潮,再到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這位87歲的老人是見證者,也是親歷者。
熟稔潮起潮落,對于宏觀經濟的走勢,厲老自有判斷。在經濟發展過熱時他會冷靜地提出“降溫”見解;在外媒一致唱衰時,他卻淡定從容地對國家經濟走勢保持自信樂觀。
在使用宏觀調控的三個工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行政手段的時候,有些行政手段過激。比如,某管理部門竟然用電話通知所屬銀行停止發放貸款。在宏觀調控中,政府采用不規范的行政手段來調控,會造成政府威信的下降,影響調控效果。
――2005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1993、1994年的物價上漲主要是投資規模過大,信貸過多,而此輪物價上漲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情況。要綜合治理此輪物價上漲,單純靠壓投資規模、緊縮不能解決現狀,要“有所保有所壓”。
中國經濟不會衰退,中國股市大趨勢將與中國經濟總體一致,但是二者不可能是同步的,有可能超前,也有可能滯后。中國股市發展到現在,每前進一步,調整期就可能會延長一些。中國經濟仍是成長型的。
――200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目前沒有明顯的通脹,但是如果經濟增速繼續這樣下去的話,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是為了防止資金過多流入資產的話,加息是可以的,但幅度不能太大。
――2010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對政府來說,不能養成宏觀調控無所不能的觀念,如果過分依賴宏觀調控,可能造成經濟大起大落。宏觀調控不能代替改革,希望新一屆政府把宏觀調控轉為預調、微調。
――2013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經濟下行是有客觀原因的。首先,當前經濟下行和前一階段的經濟增長質量有關。其次,經濟總量基數越大,增速越慢,這是客觀規律。第三,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給出口帶來影響。第四,國內企業在結構調整中有陣痛,在磨合期要有耐心不斷適應。第五,技術創新從研究到應用,也需要時間。
――2015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中國經濟正處在從工業化向后工業化轉換時期,GDP一半以上是第三產業的產值。2016年的趨勢穩中有進、穩中看好,這是總趨勢。
――2016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國情表明,我們是在不斷的轉型、不斷的改革當中來達到新的位置。現在說中國經濟已經處在轉型階段的探底拐點,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實際。
――2017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卅載春風系民生
厲以寧曾說過,“文章發表得再多,不聯系中國實際,對中國的改革沒有用處。”因此,他希望自己的每一個研究都能“經世致用”。
他在兩會上的提案議案亦是如此,向上為深化改革提供助力,向下與改善民生息息相關。政府應著力解決低收入人群的廉價房出租房問題。在房產結構調整中,應蓋大量的廉價出租房供應低收入者。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