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7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劉剛教授在人民大學國學館以“中國傳統文化與領導力提升”為主題為MBA備考生和2014級MBA新生教授了一堂精彩的公開課。課堂上,劉老師將古代典故與現代企業案例相結合進行講解,展示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管理中的新魅力。
劉老師在談到領導力時,特別指出領導力并不僅僅是“領導者的游戲”,而是一種應普遍具有的素質。通常認為領導力或管理技能主要是針對高層領導,實際上這種觀點并不正確,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領導力。個人的責任感、職業素養、協調能力等都是領導力的表現。領導力也體現在對自己的管理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通用電氣CEO杰夫?伊梅爾特也說過類似的話:“領導力實質上就是一種自我反省能力。”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很多管理智慧,諸子百家思想儒、道、法、兵等均對現代企業管理具有非常實用的指導性、借鑒性和啟發性作用。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是劉老師在講座中首先講到的“反求諸己”。他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的是反思。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下屬犯了一個不可饒恕錯誤對公司造成了損失,這時候作為領導者,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處罰這個員工,而是反思自己為什么將這名員工安排在這這么重要的崗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還有一個故事,是孔子的弟子巫馬期被委任去管理單父縣。他上任后十分努力,披星戴月,親力親為。一年后,單父縣大治,但他同時也大病不起。孔子的另外一名弟子宓子賤又被派去,子賤“長歌而入”,并在官府后院建了一個琴臺,終日鳴琴,身不下堂,日子過得很滋潤,但一年下來單父縣的經濟發展得更快,社會更加穩定。后來子賤去看望病中的巫馬期,巫馬期羨慕的說子賤你身體真好,不像我被病耽誤了。子賤卻搖搖頭說:“我們的差別不在身體,而在于工作方法啊!”他說:“用賢者易,用力者勞,易則久,勞則傷。”也就是說,一個好的管理者不是任何事都親力親為,更重要的是會用人。
劉老師講述了類似上述大量鮮活的故事,歷史往往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雖然歷史在發展,科學在進步,但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的關系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在經歷了快速經濟增長后,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企業。但要成為偉大的企業,我們的企業文化積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為什么傳統文化課在人大MBA、EMBA中越來越受到歡迎的原因。雖然有一些人懷疑擔心傳統文化過于“虛無縹緲”,沒有辦法付諸實踐。但實際上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并不矛盾。傳統管理,管靈魂與思想;現代管理管事,是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系統。而作為一個領導者所應具備的能力,《孫子兵法》已經明確指出:“將者,智、信、仁、勇、嚴”。將傳統文化真正滲透到企業管理和領導力提升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汲取各家所長,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文化體系。這需要時間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