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9月4日下午,教育部發布了《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除明確了今年考研時間為12月26~27日外,還強調了以下三個關鍵信息:

9月4日下午,教育部發布了《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除明確了今年考研時間為12月26~27日外,還強調了以下三個關鍵信息:
 
1、以金融碩士為代表的經濟類專碩(共六個專業),命題權收歸教育部考試中心。
 
【解讀】:
 
此前,經濟類專碩的初試科目比較分裂,以人大為首的十幾所學校從2011年起試點聯合命題,初試考查一門叫《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396)》的試卷;
 
另外大多數學校不用這個396,而是考查統一命題的《數學三(303)》。根據此次發布的《規定》要求,該《綜合能力》試卷將不再采用聯考的方式,而是把命題權收歸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
 
統一命題后,雖然名義上仍允許各招生單位自主選擇是否使用,但對照2010年《管理類專碩綜合能力》由“聯考”到“統一命題”的變化過程,相信絕大多數院校將會使用這套試卷。
 
從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發展歷史看,這次命題權的變化體現了以下規律:一個新的門類最初以“聯考”的方式來試點,當專業影響力和招生體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命題權收歸教育部,以體現公平性。當年管理類專碩也正是在2010年,聯考舉行13年(1997~2009年)后,完成了這一轉變。
 
從命題本身和考生角度看,在“聯考”時代,試題是由金融專碩教指委組織專家命制。而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命題后,大概率不會使用原命題組,所以命題難度、風格會發生明顯變化。
 
但是,當一個新的命題組剛開始接手后,會傾向于保守穩健。因此可以預期,今年首次統一命題的試卷難度會相對溫和,且這一尺度至少會持續2~3年。此外,原來不考396而考數三的同學們,也要同步降低對高數的準備力度,增加對邏輯和寫作科目的投入。
 
2、明年調劑時,必須在相同或相近專業間調劑,且如果調入專業(接收方)在初試中使用了統一命題的科目,想調劑的考生在初試中也必須考了此科目。
 
【解讀】:
 
這一規定和上述第一條緊密相關。換言之,教育部恰是通過調劑階段的約束,倒逼招生單位使用統一命題的試卷??梢灶A見,如果某一招生單位依然使用自主命題或大家較少采用的統一命題試卷(比如大家都考新396,而我非要考數三),將在調劑時被孤立,無法完成吐納。進而影響考生在報名時的選擇,慢慢變為非主流。是為政策的導向,標準的力量。
 
此外,統一命題后,可以打破專業壁壘,使跨專業調劑變得順理成章,進而平衡同一門類下不同專業的冷熱度。
 
3、專碩不再按學科門類劃線,而是按專業劃線。如以MBA為代表的管理類專碩,七個專業將分別劃線。
 
【解讀】:
 
這一政策的出臺完全在情理之中,且稍顯滯后。眾所周知,管理類專碩的七個專業針對兩類不同人群。其中,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旅游管理碩士(MTA)、工程管理碩士(MEM)要求考生必須有本科三年、??莆迥辍⒋T士兩年的工作經驗。
 
其中頭部院校實際錄取的考生,平均年齡能達到32~34歲。而會計碩士(MPAcc)、圖書情報碩士(MLIS)、審計碩士(MAud)的考生主體則是應屆生和剛畢業一年的二戰人員。
 
考研劃定分數線的初始動機是設定一個門檻,體現研究生教育的稀缺性。但由于管理類專碩大部分專業供大于求,即認真復習的報考人數遠少于各招生單位實際能錄取的人數(如MBA約為5萬:10萬)。
 
所以分數線還要兼顧調節供求關系,而非設立高門檻。因此,最終劃出的分數線只能“就低不就高”,即優先確保應試水平較弱的在職人員能夠獲得入學機會,同時也保證超過半數的2007年左右才開始相關專業招生的單位得以生存。
 
因此,我們看到的管理類專碩分數線長期徘徊在165~170之間,即不足滿分60%的水平(不及格),這一分數自然對以應屆生為主要報考人群的三個專業毫無意義。
 
而反觀其他考四門、滿分為500的專業,絕大多數分數線都會劃定在330分(滿分的65%)以上。二者相較,更反襯出MBA等管理類專碩發展近三十年,一直在數量與質量間糾結的尷尬現狀。
 
2020年4月,石破天驚,管理類專碩在疫情所導致的擴招背景下,仍然強行劃出統一命題后11年來的最高分——175,超出市場所有人的預期。考生一片嘩然,不能自主劃線的招生單位也徒呼奈何。
 
至此,分數線要兼顧“選拔”和“供求”兩個原則的自我矛盾式設定徹底破產,必須用新的方式來重構。
 
此次將劃線標準下沉到專業,體現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積極意愿??梢灶A見,明年MPAcc等三個專業的國家分數線完全可以上調20分左右,進一步提高一志愿考生,特別是非全日制的門檻;同時降低復試壓力,激活調劑市場,平衡頭尾部院校的巨大差距。
 
同時,以MBA為代表的四個專業可以進一步降低分數線,以滋養眾多非頭部招生單位。特別是考生平均年齡達到38歲的EMBA專業,可以借此進一步切入下沉市場,擴大錄取規模。從此,七個專業各安其位,各取所需,豈不悅乎?!
 
綜上,對于廣大考生而言,這次改革的利好因素遠大于利空。未來3~5年,考研將在國家政策的強力驅動下,進入快車道。在不遠的將來,研究生會成為就業市場上的必要條件。因此,從長周期的視角考慮,一個此生遲早要獲取的要素,如果當下內外部環境基本允許,則宜早不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