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推一下,員工走一步,不推不動,問題真的全在員工自己身上嗎?實際上,管理者在其中應承擔著不可忽視的責任。

  推一下,員工走一步,不推不動,問題真的全在員工自己身上嗎?實際上,管理者在其中應承擔著不可忽視的責任。

 
  以下幾個常見的管理“深坑”,看看你是不是也掉進去了。
 
  職場中明明做著差不多的工作,為什么卻有人能夠從中脫穎而出?
 
  著名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得出一條重要結論——“多一盎司定律”: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差別很小——只是“多一盎司”。
 
  但就是這一微小的區別,卻會讓你的工作大不一樣。正如職場經典“買土豆故事”。
 
  張三和李四同時受雇于一家店鋪,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后,張三青云直上,李四卻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為何厚此薄彼?
 
  ?李四
 
  老板說:“李四,你現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
 
  一會兒,李四回來匯報:“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板又問。
 
  李四沒問過,于是又跑回市集,告訴老板:“一共40袋。”
 
  “價格呢?”“您沒有叫我打聽價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張三
 
  老板又把張三叫來:“張三,你現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
 
  張三很快從集市上回來了,他一口氣向老板匯報:“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價格是2毛5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于是順便帶回來一個讓您看看。”
 
  張三邊說邊拿出土豆,“我想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賺錢,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而且咱們全部買下還可以再適當優惠。所以,我把那個農民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話呢……”
 
  看到這,李四默默低下了頭。
 
  職場中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具有較強執行力的人,往往能能贏得機遇,獲得快速成長。
 
  學會創造性的完成任務,對領導交辦的任務,按照要求完成后,多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還有什么能做的。成全領導,就等于成就了自己。
 
  但對管理者來說,如果也只把眼光盯著員工,期待他們的自覺自動,不僅不現實,更是一種管理失職。
 
  管理者對員工執行力的提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01
 
  指令不明
 
  工作中,領導夸獎員工時愛用“悟性高”“善領會”等詞,但其實這些“夸獎”的出現,恰恰說明一個問題:領導的指令不清。
 
  正因為不明,員工才需要暗自揣摩體會。
 
  上述故事,老板的指令是,“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李四確認了“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但老板事后考核的指標卻不止于此,除了商品,還有商品質量、數量、價格、未來銷售策略等等,未說出口的隱性目標。
 
  一般情況下,做或不做什么,不該依賴于員工的悟性高低,猜來猜去。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假設每個員工都像張三一樣善于領會領導意圖,即使是張三那樣善于領會的,也不能保證與領導的真實意圖之間沒有差距。
 
  目標是什么,多久時間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指令下達應清清楚楚,明白無誤。指令發布越明確,越能有效減少執行偏差。
 
  正是基于此共識,SMART原則即目標管理,自問世60多年來才一直被優秀管理者們所推崇。
 
  它強調:績效指標必須是具體的、可以衡量的、可以達到的、可以證明和觀察、具有明確截止期限的。這一原則的實施,有利于員工更加明確高效地工作,也為未來的績效考核制定了目標和考核標準。
 
  依靠員工悟性來提高執行力的做法,在組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
 
  02
 
  管理行為單一
 
  首先要明確一種觀念,即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為下屬提供支持和幫助,以使他們更具效率的完成組織目標。所以,員工有員工的績效任務,管理者的管理活動同樣應該產生績效,而ta的管理績效最終要體現在下屬的成長中。
 
  所以,領導權變理論中,特別強調管理者要根據員工的成熟度、發展階段及工作環境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領導行為,以激發員工績效。具體來說,管理者需要了解員工的不同需求、愿望及能力特長,針對不同成熟度,明確他們能承擔的工作任務,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培訓。
 
  張三和李四個性迥異,一個具有發散性思維,積極主動;一個則是按部就班。從領導行為上,對張三的指令或許可以點到為止,而對李四則需要具體、明確。
 
  從成長意愿來說,李四也是有的。隨著與張三差距不斷拉大,李四先是感到不滿,后來通過買土豆事件意識到了思維差距,心悅誠服。
 
  對這樣有意愿進步的員工,如果管理者能對其工作中慢半拍、不到位等行為及時反饋或指導,就不致使李四長期渾然不覺。長期如此,或許二人仍有差距,但李四至少是不斷進步的狀態。
 
  如今能力停滯不前,效率低下,對企業來說,何嘗不是人力浪費?經過此事件恍然大悟才明白癥結所在,縱然說明個人悟性低,同時,也是管理者失職。
 
  03
 
  不能用人所長
 
  “沒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將軍”,具體到組織管理,就是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
 
  用人所長而非用人之短,個人能力才能最大化發揮,管理活動才能最具效率。這個例子的道理很簡單,但在管理實踐中卻常常被忽略,市場營銷等工作顯然更能發揮張三所長,而數據管理、資料管理等或許李四做得更好。
 
  管理是一種分配,有合理的崗位分配、適當的資源分配之后,員工才能有績效,才能參與最終利益的分配。
 
  04
 
  員工的績效由管理者決定
 
  由此可知,員工執行力差,很多時候問題并不單在員工身上,除了員工自身覺悟水平、能力高低、方法態度等,可能能改進的是:管理者未能有效界定共同目標,工作安排未能用人所長,或自身缺乏領導力凝聚共識等。
 
  因此,當員工執行力差的時候,管理者首先應檢省自己。
 
  是否明確了清晰的任務目標來指引方向?
 
  是否建立了共擔與分享機制激發每個成員的活力,使優勢互補協同作戰?
 
  是否掌握了必要的管理技能,設計了暢通的溝通渠道,有效履行了管理責任?
 
  新時期的管理者,理應有此共識:自己的管理績效最終要體現在下屬的成長和績效創造上,對員工執行力低的問題自己要承擔第一責任。
 
  好的領導者,不僅會躲避管理深坑,還要做到自我管理,MBA經典自我管理7大原則,分享給你:
 
  凡事提前10分鐘
 
  凡事提前10分鐘,會讓你有充裕的時間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更加從容。試著把起床鬧鐘提前10分鐘,你就會發現你出門不必急匆匆,早飯也可慢慢享用,一整天的狀態也更精神抖擻。
 
  工作前梳理,工作后整理
 
  工作之前,把一天要做的事按重要和緊急列出一個四象限,先完成重要且緊急的事,每完成一項就打個勾,保證今日事今日畢。工作結束之后再進行整理回顧,看看哪些地方還可以提高效率。
 
  遇事少抱怨
 
  抱怨是一種很負能量的行為,抱怨只會讓人過過嘴癮,給自己的平庸找一個外界因素作為借口,并不會改變你的處境。所以請不要抱怨,并遠離愛抱怨的人。如果不滿意現狀,就努力改進。
 
  多發現別人的優點
 
  君子和而不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你可以不用完全認同他人的觀點和處事方式,但要抱著欣賞的態度與他人交往,發現他有什么優點可以被你吸收。這樣就會少很多偏見和爭執,保持和諧融洽的氛圍。
 
  堅持運動
 
  健康,是人生一切成就的根源。如果有條件,辦張離單位或者離家近的健身卡,如果沒有條件,跟著視頻或app跳一節健身操。上下班用騎車步行代替乘車,工作間隙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沒時間運動,遲早要騰出時間去生病。
 
  保持閱讀習慣
 
  讀書會潛移默化地涵養你的心靈、塑造你的氣質,每天晚上下班后抽出1-2個小時看看書,養成閱讀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己的見識和談吐不一樣了。
 
  投資自己
 
  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接觸外面的未知區域,無論是知識,思維還是人,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如練練毛筆字、學學繪畫,不斷地學習和改進,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MBA管理,管理的不僅僅是他人,還有自我管理?,F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Druker)曾指出:“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