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職場上,這兩種人最可惜

職場上,兩種人最可惜:

一種是整天忙的腳不著地,看起來忙的充實,忙的風風火火,實則焦頭爛額、疲于應對。

這種人可惜在,付出了很多時間,看起來做了很多工作,但卻幾乎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反思工作的價值,以及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最后,老黃牛般地耕地,卻都僅僅浮于表面,做了很多功,卻都沒干到點子上,沒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成果。

另一種,極為聰明,上手極快的天賦型選手,這種人有讓人羨慕的智商,以及神奇的快速專注能力,但是往往這種聰明會局限于“小聰明”。

最后后勁不足,很容易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專注度很高,但總是無法持續,于是,一樣做不出突出的業績。

最近有本書,《深度工作》挺火,給出了一個公式:高質量的產出=時間*專注度。

正好完美給出了以上提到的兩種困境的解決路徑。

01 做一個“雙峰”的人

何為雙峰,就是將自己的工作切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深度工作模式,一種是浮淺工作模式。

深度工作: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浮淺工作: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復制。

以上兩種模式,各有優劣,但是對于一個職場人來說,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模式來應對。

比如,你是一個工程師,必須盡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干擾,專心做產品,只有深度工作才能夠創造出價值。

再比如,你是個某創業公司老板,你的工作則更多的需要浮淺工作,比如混圈子、找投資、吃飯喝酒各種應酬,但其實也同樣在創造價值。

最佳的方式便是將兩者結合,形成“雙峰”模式,深度工作和浮淺工作完美結合,無縫切換。

《深度工作》中,提出了所謂“雙峰哲學”,追求將一個人的時間分成兩塊:將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時間做其他所有事情。

在深度時間里,雙峰工作者會像禁欲注意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在浮淺時間里,專注則并非首要目標。

《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的作者格蘭特就是一個雙峰工作者。

他作為沃頓商學院的教授,面對滿滿的日程安排,采取了雙峰哲學。

他按照學年,將所有的課程都集中到一個學期,其余時間則專注于科研、寫作等深度工作。在那些深度學期種,他再實施雙峰法,每月選擇兩三次2-4天的禁欲生活,關上房門,為電子郵件設定自動回復,不受干擾地進行自己的研究。

02 時間維度:不能“掉鏈子”

我們先來解決時間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有一部很著名的喜劇集《宋飛正傳》,以一種半自傳的形式講了喜劇演員杰瑞宋飛的日常,有記者采訪他,問他能否給年輕喜劇演員一些建議。

宋飛這么回答:“成為優秀的喜劇演員就要創作出更好的笑話,而想要寫出好笑話就要每天都寫。”

宋飛有自己的一套特別的工作技巧:他在墻上掛了一本日歷,每天他寫過笑話就在日歷的那一天上劃一個大大的紅叉,當紅叉越來越多之后,就會連成一條鏈子。

只需要保持下去,這條鏈子每天都會變得更長,你會喜歡上看這條鏈子,特別是有一定經驗之后,你下一步需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讓這個鏈子斷掉”。同樣,工作也不是你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就能夠做好的。

在保證專注度的基礎上,一定要付出足夠的時間。

經常有讀者跑來問我,我已經堅持跑步一周了,為什么還是沒有瘦?

抱歉,先不說你跑步是不是足夠科學,也不說你是不是保證健康飲食,但說你就跑了十天,就開始堅持不下去,急功近利,我想即使十天后你瘦下來了,也會很快在某一天崩潰之后再次反彈回去。

專注做某一件事很重要,但是如果足夠的時間來保證,依然不可能有大成效。

就像“一萬小時定律”一樣,有些人以為找到了成功寶典,只要付出1萬小時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其實,這一萬小時要求的是“刻意學習”的一萬小時,如果身在曹營心在漢,10萬小時又能怎樣?

03 專注維度:要有“大手筆”

我們之前提到的老黃牛精神,當然值得贊賞,但如果總是左右周旋,疲于應付一些浮淺工作,勢必影響自己的工作業績。

而我們現在就處在一個專注力最容易被打破的時代,電腦、手機、互聯網,你有沒有動不動就要刷新一下郵箱,看看有沒有新郵件,或者刷一下手機,有沒有新消息,又或者工作到半路,看到一個彈窗,就跑去刷新聞,逛淘寶……

這些看起來細碎的時間,似乎微不足道,但對于我們的深度工作確實傷害極大。

看起來,你只看了5分鐘新聞,但是要想重新回到工作狀態,則至少又要花費5分鐘時間。

怎么辦?

JK羅琳則教我們,要有大手筆。

當年,她埋頭寫最后一部《哈利波特》,因為萬眾期待,她壓力山大,每天在自己的家庭工作室里寫作,但是即使已經將外部干擾降到最低,她還是被一些不得不面對的家庭瑣事所打擾。

有一天,她終于受不了了,就去一家五星級酒店,花了大價錢開一間房,在酒店寫作。本來只想逃離一天的,結果寫作過程異常順利,于是她邊長期在酒店寫作,最后也順利地完成了最后一本書籍。

當然,我們不可能像她一樣,花大手筆把自己關到五星級酒店里,但我們同樣也可以大手筆地——

關掉手機、關閉網絡、刪除各種社交軟件,總之,那些看起來每天都離不開的東西,在我們深度工作時,都要試著關閉。

不要太高估自己的專注力,畢竟人的天性就不是專注的。

所以,要對自己夠狠,要敢于下大手筆,創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敢于破釜沉舟的人,通常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首尾呼應一下:高質量的產生=時間*專注度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