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混得好的人,總有那么幾個共性,這些人不一定有高學歷,也不一定有多高情商,但是他們會忍不住自嘲。

混得好的人,總有那么幾個共性:

這些人不一定有高學歷:朋友圈有個做二手回收的,三本大學出來的,大學四年掛了十幾門課,臨畢業了求著輔導員給說好話,這才拿了畢業證。但這不影響他現在每年入賬200多萬,下面十多個弟兄。

也不一定有多高情商:前2天,有個過34歲生日的朋友在朋友圈曬新家,諾大的花園里矗立著一座歐式風格的復式小樓,看得我都癢癢的。兩年前,他還是個大企業的工薪族,拿著餓不死也富不了的死工資。

那時他自己都忍不住自嘲:從23到33,我這10年都沒混出個人樣來,成了個徹徹底底的職場loser。說這話后沒多久,朋友實在忍不了大企業的勾心斗角了,辭職了。

那陣自媒體還有點紅利,朋友又有點文筆,還有閱歷,本來想賺個糊口錢,結果寫了一年多,偶然出了篇千萬級別的爆文,一下成大V了。隨后就是各種約稿、出書、咨詢、課程……今年朋友直接注冊了公司,總算實現了混10年職場都沒做到的事:當上CEO。

更不一定多努力:想想你身邊經常加班到12點的同事,他們工資能比你高個幾千?一個不小心加出病來,搭上的錢加十年班都賺不來。

那到底是什么呢?這3個共性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總結起來就是6個字:

1 能說

我上小學的時候,正趕上平民選秀大火,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商店飲品區最醒目的地方,蒙牛酸酸乳上的張含韻。

十幾歲的小孩,連專業的音樂理論都沒學過,就憑著會唱兩句,竟然就出名了,一年就能賺上普通白領一輩子都賺不來的錢了。這簡直比買彩票中獎還容易,那個還得用腦子琢磨呢!

當時年紀小,還不懂得真實的社會運轉規律,還秉承著“努力與回報應該相等”的天真想法,看著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小女孩,就這么從普通人變成舞臺上熠熠發光的明星,多少有點羨慕嫉妒恨。

你問我現在還會不會嫉妒了,當然不會了。因為沒法嫉妒了,現在,都不用唱的好,說的好就能改變命運了。

馬薇薇靠著《奇葩說》成了文化公司副董事長。羅永浩憑著一張嘴,從新東方講師說到新銳科技公司CEO。這些是特例?那再看看你身邊的。升職加薪的是那些吭哧吭哧埋頭干活的?還是總能講出一個漂亮的季度review的?拿到融資的是那些項目最靠譜的?還是5分鐘內就能把投資人說得兩眼放光的?

再望遠看點,在爆出歧視女性的“錄音門”后明顯處于劣勢的川普,能爆冷贏了希拉里,靠的是什么?還不是Twitter玩得溜。

前段時間有個高管火了,小學文化畢業,憑著干傳銷都綽綽有余的口才,高薪offer拿到快手軟,哪怕是站在法庭上,依然挺直了腰桿,理直氣壯為自己辯解。連他自己都說:每次面試,基本都能拿offer。還不是靠那張能言善辯的嘴。

演講是一個人自信的體現,自信的人天生帶著一種壓迫感,更容易說服別人,所謂的領袖氣質也是這個理。自帶領袖光環的人,當然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與青睞了,整合資源也就更容易,做成事的可能也就高了不少。

2 能寫

跟大家分享一個求職命中率很高的地方:知乎。因為我就從知乎上遇到了3個主動來找我的老板。當時我才6000多粉,有幾篇干貨文拿到了幾百個贊,連小V都算不上。但這就值保底1萬的月薪,比我在網上投的初級崗的工資上限還高20%。

信息爆炸時代,想要評判一個人的能力其實越來越難了,千篇一律的簡歷都快成為雞肋了。

有HR朋友經常和我吐槽:現在招個人怎么這么困難,每天好幾百份簡歷都沒有看得上眼的,根本就沒有亮點。甚至大企業的光環都暗淡了,是啊,誰知道你是因為平臺牛逼,還是因為你自己牛逼啊。

所以,想證明自己的實力,把更有說服力的東西拿出來,是騾子是馬總得出來溜溜不是。

而碰巧,我們又遇上了一個格外寵幸文字的時代。公眾號、知乎、頭條、簡書…寫作平臺像春筍一樣一個一個的冒出來,大V像人才市場上的精英一樣被各種平臺哄搶。

前段時間爆出的頭條挖知乎的大V,1萬的月薪買每月至少10篇回答,雖然不少網友滿臉的鄙視,有些大V拐彎抹角的罵頭條“侮辱了我”,但我還是想說:按時薪算,頭條這個價絕對完爆絕大多數白領。

為什么寫作現在這么值錢呢?朋友圈里有一個年入近千萬的老板,有一次線下小聚,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我越努力,越覺得趨勢才是打開命運之門的那把鑰匙。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了這么多年,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是上來了,基本的物質需求滿足了,就該追求精神生活了。

所以你看這幾年,電影票房井噴式的成長,付費聽歌、付費閱讀都快成為習慣了。每一次趨勢的崛起,都是一次財富的重新洗牌。咪蒙能憑著1只筆,一年賺的錢超過四成上市企業,這在以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換做10年前,別說我們這幫賣知識的了,靠臉的網紅都得靠給企業站臺賺錢,想賺粉絲的錢?門都沒有。

文字也是最好的連接人脈的媒介。通過你在各個平臺留下的記錄,和你三觀一致、欣賞你才華的人會主動找到你,漸漸你就會發現你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你的眼界越來越開闊。

前段時間寫出1400萬閱讀量爆文的“櫻桃畫報”的易老板也說過:每一篇內容,我都把它當作簡歷在寫,現在,我的簡歷已經寫了兩年多,寫了快100頁,寫了將近20萬字。

3 能做

前段時間羅永浩被黑的挺慘,連著知識付費一起被罵大騙子。本人非粉非黑,本來沒怎么關注,但是一個知友的回答真讓我軋心了。是的,你花錢聽了那些課,但是聽完后你行動了嗎?你連做都不做,和它騙不騙人有什么關系。

想起來那句:為什么明白那么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你聽了那么多大道理,有一個付諸實踐了嗎?

吐槽的大多數一般是這樣的:我知道大學應該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下課了回到宿舍,立刻打開王者榮耀,直到凌晨2點才睡覺。我知道應該下班后最好讀讀書,寫點字,哪怕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都行,但是,真實的情況是我一下班還是葛優癱,看韓劇。

我知道工作中應該走出舒適區,主動去挑戰困難的事,讓自己獲得肌肉撕裂般的成長,但是,只要一坐到工位,我還是像昨天那樣寫個報表、改個方案、再插時間和用戶閑聊一會,加到八九點再走,給自己一個安慰。

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做好。《天龍八部》的王語嫣,熟讀各類武功秘籍,通曉各派系的招式,對戰局的掌控幾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一旦遇險,還是一點武功都使不出來的弱女子一枚,只能坐等英雄來救。知道再多的招式,不去用,永遠不能內化成自己的功力。

這個和讀了那么多書,但是不學以致用,遲早會把這些還給老師是一個道理。曾經有一句很火的話:牛逼的名字叫執行力。有人可能會反駁了;不是說最悲劇的莫過于“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的懶惰”了。

但這與執行力不沖突。

很多時候,正確的戰略不是想出來的,而是不斷試出來的。現在哪個國民級app,一開始不是粗糙丑陋的不行,隨著版本的迭代才漸漸能看得過眼。哪個偉大的企業,不是從幾個人的小廠子開始,一點點的調整戰略方向,小步快跑,直到乘上快速發展的高速車道。

方向不是想出來的,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打磨迭代出來的。幾乎任何事情,越做越簡單,越想越難,越拖越容易放棄。所以,不用想太多,拋下所有念頭,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動手做,哪怕方向錯了,你也能比別人提前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