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對于能夠講述優秀故事的作家而言,這是一個賣方市場——曾經是而且永遠是。

          對于能夠講述優秀故事的作家而言,這是一個賣方市場——曾經是而且永遠是

這是好萊塢知名編劇羅伯特·麥基在其暢銷數十年的著作《故事》中所說的一句話。句中的“賣方市場”指好萊塢。其實,即便放大到整個故事消費市場,這一判斷仍然成立。

小到街談巷議,大到舉國狂想,人類對故事的胃口無邊無際。在文學出版、戲劇、影視等以故事為基礎的各類產業中,好故事永遠稀缺。以好萊塢之成熟高效,令人由衷稱道的電影佳作一年也不過區區數部,底層故事的平庸是最大瓶頸。資源最為富集的世界級造夢基地尚且如此,遑論其余。

在中國,一個以新興中產階層為核心的故事消費群體漸成規模,他們對高品質故事的需求,正在催生一批不同于以往的故事掘金者。其中,一支成員多出身傳統媒體、以“非虛構寫作”為旗幟的新軍尤為惹人注意。

模式之選

與產出好故事相比,模式選擇并非核心,只不過它必然導向不同的故事形態。

盡管《時尚先生》前總編輯李海鵬曾否認,自己攜團隊加入亭東文化與此前《太平洋大逃殺親歷者自述》(以下簡稱《太平洋大逃殺》)、《黑幫教父最后的敵人》(以下簡稱《黑幫教父》)兩篇特稿的版權售出有關,但對圍繞“非虛構寫作”掀起的創業小熱潮來說,這兩筆交易是毋庸置疑的強心劑。

基于2010~2011年“魯榮漁2682號”漁船上11名船員殺害另外22名船員的真實命案寫成的《太平洋大逃殺》一文,其作品改編權在2016年3月被樂視以百萬元級的高價買下,在業內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騷動。

何謂“非虛構寫作”?從字面看,這并非一個嚴謹的概念。非虛構寫作公益性平臺“地平線”發起者之一、“商業人物”創始人遲宇宙給出的定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非虛構寫作就兩個核心標準:一是真實,二是文學化的表達……即把虛構寫作的某些技巧應用到非虛構領域,使內容呈現得更加豐富、有張力,讓更多人愿意接受。”

將這一舶來的概念在國內發揚光大的,是以李海鵬為代表的一批特稿寫作者,何偉(彼得·海斯勒)的“中國三部曲”讓這一寫作形式被更多國人知曉和喜愛。就像一條在翻山越嶺中不斷積聚力量的河流,“非虛構寫作”的內涵和外延至今仍在不斷波動,分歧眾多。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件好事,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將可能對這一領域感興趣的人才招至麾下。

2016年7月,包括《太平洋大逃殺》作者杜強、《黑幫教父》作者林珊珊在內的前《時尚先生》專題組四名成員,跟隨李海鵬加入韓寒創辦的亭東文化,組建非虛構寫作部門“ONE實驗室”。截至2016年12月底,該團隊已有10名正式成員,多數為已在業內一稿成名的青年特稿作者。2017年1月5日,團隊第一篇作品——講述山東臨沂市網戒中心少年反抗故事的《飛越十三號室》在“ONE·一個”App上發表,帶有鮮明的特稿色彩。

在時下的同類創業項目中,這支由國內頂尖特稿寫作者組成的隊伍堪稱裝備精良的王牌軍。在李海鵬、林珊珊們看來,優秀且可控的專業寫作者是故事質量的最佳保證。

而2016年4月注冊成立、7月11日在微信公眾號上線的“真實故事計劃”,走的是一條與之迥異的道路。

“我們以UGC(用戶生產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為主。”真實故事計劃的創始人雷磊同樣出身傳統媒體,曾在《南方周末》、優酷、《GQ智族》等從事特稿寫作和節目制作。他清楚寫作者對故事呈現質量的重要,承認“不會寫”是熱情的投稿者們最大的問題。團隊編輯們通常會圍繞一篇來稿反復溝通、修改,乃至補采、重寫。

誠然,并非所有人都有實力像亭東那樣招徠一流寫作者,但選擇主打UGC,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一模式迷人的開放性。雷磊的解釋是,“一個人看到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而這個世界非常廣大神奇”。

夏龍(筆名)已經在真實故事計劃的平臺上收獲了無數粉絲。他的經歷有些特殊,1990年出生的他19歲時因搶劫入獄,坐牢7年。因觀察敏銳、長于文字,夏龍出獄后開始撰寫高墻內的故事。他筆下有上路前被獄友精心打理的死刑犯,有供人“嫖聲音”的悲情女囚,有為了女友在獄中拿錢替人出頭的“純真猛男”……獨特的經驗和敘事視角,讓他的作品獨具魅力。

“居住在一線城市里(的人),過的是中國這條大河上泡沫一樣的生活,大量的水都是在深處流的。”在雷磊看來,最為強烈真實的人性需求往往體現在發生在深流的故事里,而那里往往是專業寫作者難以觸及的另一個世界。

大多數非虛構寫作項目的故事生產模式位于純專業生產(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到純用戶生產(UGC)這道光譜的兩極之間,且會隨時間發生偏移。“真實故事計劃”除一直有團隊自產作品穿插外,2016年底還邀請到非虛構領域資深寫作者袁凌擔任總主筆,在未來承擔傳記等更為專業的作品生產。采寫力量雄厚者如亭東,也稱不拒絕未來接受投稿的可能。

或者說,與產出好故事相比,模式選擇并非核心,只不過它必然導向不同的故事形態。

目前,亭東非虛構團隊的作品約為每周一發,從目前發表的幾篇作品來看,很大程度上沿襲了媒體特稿的傳統,內容扎實厚重,帶有一定的社會干預性,重視對真實細節的呈現、獨特故事氛圍的構建等。作品篇幅一般在8000字以上,數萬字也不罕見。

真實故事計劃基本為每日一更,閱讀體驗更為輕快,題材較少涉足社會公共領域,以私人經驗的呈現為主。平臺上第一篇閱讀10萬+的作品講述的是80后的童年記憶——收集小浣熊水滸卡的故事。作品多為萬字以內的中短篇故事,強調清晰的故事線條與簡潔的文字表達,不刻意突出個人風格。

鑒于種種差異,它們都未把彼此視為對手。更何況在一個優秀作品遠遠供不應求的故事市場,“好”就是王道。

截至目前,作品上線不久的亭東非虛構組尚未有公開的交易消息,而且內部的亭東影業擁有作品的優先挑選權。真實故事計劃已有14個故事進入影視改編環節,其中12個故事將與五星傳奇合作,計劃制作成一部每集20分鐘左右的系列網劇,主題是都市人群對身體和情感關系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