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商人不可能純做線下
第一屆網商大會是在2004年。那年,我和一些網上賣家聊天,其中最大一個賣家一個月營業額有5萬元。我說,十年后如果一個月營業額低于100萬元,可能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網商,惹來哄堂大笑。我意識到,很多人其實并不相信電子商務和互聯網,不相信互聯網會對零售行業造成深遠的影響?;厝ノ揖秃屯抡f,我們必須要辦網商大會,培養一批網商群體。原來的群體浙商、晉商、徽商都是按照區域劃分,我認為互聯網將沒有區域,大家都在網上做生意。
我們的第一屆、第二屆開得很成功。到2012年我突然覺得沒有必要再網商大會,因為網商也需要進行改革,整個形態需要改變、提升,這需要思考一段時間。2004年淘寶全年銷售額只有80億人民幣,2014年一天的銷售額已經超過2004年一年的銷售額。
現在必須恢復網商大會,因為情況又不一樣了。由不相信電子商務、不相信互聯網到恐慌互聯網、恐慌電子商務,覺得電子商務要把所有的行業摧毀掉。所有的實體行業特別擔心電子商務再發展下去可不得了。我覺得這個時候要再去開網商大會,告訴大家,我們應該怎樣正視網商。
今后的商人都是在互聯網上做生意,已經不可能純做線下,但到底怎么做?尤其是所有的制造業要高度警惕,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沖擊零售行業的話,那么未來十年,對制造業的沖擊將會越來越深遠。從零售到制造到供應鏈到整個變革,沖擊會越來越大。
總會有一大批人不相信你
總會有一大批人不相信你。你講的對,他也不支持你,你講錯了,都出來罵你,這是人性。現在的難度就像爬珠峰一樣,我也是從山腳下爬到5、6000米。在這個高度我們看到的東西跟在山腳下是不一樣的。山腳下的人并不一定相信你。尤其大家現在覺得你有錢,利潤也很好,你恐慌什么呢?你擔心什么?當我看得更清楚的時候,其實也挺恐慌的,恐慌的不是我們,而是恐慌很多人在這個行業里面做的不對,方向需要調整一下。我個人覺得阿里巴巴作為一家這么大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提供商,有責任告訴大家。
大概2008、09年,我在全體員工大會上講過一句話。我說,中國絕大多數從事電子商務的人員都在我們公司,如果中國電子商務做得好,跟我們沒什么關系,但中國電子商務做得不好,跟我們一定有關系。
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這個觀點。所以我們發現任何問題、跡象時,都希望跟大家分享。阿里巴巴不做電子商務,而是幫別人做商務,所以,別人做得越順暢,我們就越好。如果電子商務整個市場不行了,那我們好不到哪兒去,任何好都是短暫的。
許多行業會迅速被滅
現在的機會真的非常好,但同時,如果你用原來的思維去做會很痛苦,特別是昨天成功的業績越多,你會越痛苦。阻礙進步的往往是昨天的成功人士,天下最難改變的人也是成功人士。我覺得未來30年,世界的變化會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力,尤其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未來十年各行各業都會變化,如果處理不好,會引起社會動蕩,制造業會像今天的零售業一樣哇哇亂叫。
我提出了五個新的變革,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其中,金融行業受到的挑戰會非常大,今天的金融體系是兩三百年以前設計的,已經不適應21世紀了。大數據時代,什么樣的金融體系能夠支持創新,支持中小企業,支持年輕人?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變革,會迅速滅掉很多行業,我擔心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
現在很多人在反對全球化,但今天是不可能不全球化的。以前我們說Made in China、Made in India等等,現在我說Made in Internet,不會再存在純粹的某國造,可能設計是美國的,組裝是中國的,賣向全世界的。原來只有大企業可以做這些東西,今天由于互聯網,每個人都可能做這樣的事情。
我認為中國最大的變革是按需定制,原來制造業是B2C,未來是C2B。大批流水線制造業公司將會面臨第一波沖擊。原來的品牌商非常重要,今后是個性化很重要。今天定制非常貴,但未來如果你不能做定制,你很難做企業。這是每個企業都要去思考的問題。所以我們看到大量的數據,看到行業的變遷,看到即將來臨的制造業的變動,我覺得變動會很大。
其實,阿里巴巴也很恐慌
在今天,所謂的壟斷或者霸權遠遠沒開始。八年以前,阿里巴巴做了重要的戰略選擇,我們覺得數據將成為未來。當時我們判斷,搜索引擎、社交網絡、電子商務是三個主要方向。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人類未來數據和計算的問題,所以我們把兵馬全部押在大數據上。過去八年,阿里巴巴從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轉型成為數據公司,提供數據的計算和服務。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今天做了億分之一都不到,所以阿里巴巴也很恐慌。
我們從來沒想過壟斷,壟斷和霸權根本是不可能的。數據時代,如果哪家企業還是壟斷的思想、控制資源的思想,基本上不可能贏。
未來,刷臉將在全球暢通無阻
阿里巴巴想做五件事情,幫中小企業、年輕人、婦女創業者做到全球賣、全球買、全球付、全球運、全球游。我們要做到任何城市、農村24小時以內貨必送達到家。阿里巴巴整個的思考,是如何在農村地區、邊遠地區把物流體系做好。十年以后,要實現全球購物72小時送貨上門。
每年,中國有1.3億人在全世界旅行,我們希望一臺手機、一本護照,就可以到全世界任何地方。未來在加上識別技術,可能護照和手機都不需要,刷臉就在全世界暢通無阻?;谶@些思考,我們一定要有強大的技術、數據力量去支撐全球賣、全球買、全球付、全球運、全球游。
首次回應“豐鳥之爭”:夫妻還吵架呢
講講順豐吧。其實王衛給我發了短信,跟我通了電話,這個摩擦他也不知道,我當時在法國,也是在媒體上看到兩個公司鬧起來了。兩個公司之間的小摩擦很正常,夫妻間還會吵架呢!但是沒想到變成了這么大的事件,充滿互聯網,有些人扇一扇風也正常。我們自己覺得沒多大事情,也協調好了。
實際上,阿里巴巴跟順豐合作得很好。順豐是一家品質和服務做得很好的快遞公司,除了價格貴一點,但是好東西就應該貴。
阿里巴巴自己不做快遞,跟任何一家快遞物流公司都不存在競爭。我們不能把別人的飯碗都搶光,必須要做別人不愿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才是阿里巴巴的定位。我們只把控數據的安全,我們代表網民必須守住數據安全。物流公司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中間有摩擦很正常。
阿里巴巴覺得未來的機會很大,沒必要去沖擊企業,我們要沖擊的是不面向未來的行業。那些不思進取、守住資源不給人民分享的行業,就應該去搖晃一下,這是互聯網的責任。如果我們這么大的體量,依舊只追求自己的未來和利潤,會被淘汰,人們一定會“斗地主”。我講過,村里面就你們家有錢,村民會把你當地主一樣斗死。你稍微比大家有一點錢,你可能還能受到尊重。所以,我們要花最大的精力去分享。
任何公司都會走向死亡,我們希望,有一天阿里巴巴不存在的時候,別人評價時會說這家公司最大的貢獻不是曾經賣過多少貨,而是這家公司對互聯網、大數據的普及,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很多年輕人思想的開拓。
必須把阿里巴巴看做經濟體
我們以前強調管理能力,后來強調領導力,現在強調治理力。我們必須把阿里巴巴當做一個經濟體來看,它是一個生態,互相依賴,互相生存。2036年我們希望參與倡導建立一個經濟體,這個經濟體是網上網下的結合。在這個經濟體里面 ,我們希望任何一個年輕人或者小企業只要有想法就能做起來。
我們參與這個經濟體,但不會擁有它。我們希望這個經濟體能為全世界創造一億的就業機會、20億的消費者,并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
實體行業不思進取才會死
阿里巴巴做無人超市也好,生鮮也好,不是真正要把這個東西推向社會,讓所有的商店都沒有人,也不是說要搶占中國所有的生鮮市場,而是給業界一個信號、靈感、震撼和思考,喚醒零售行業。
這兩年我聽到很多關于供給側改革的觀點,幾乎沒有人講得清楚。這次網商大會講“Made in Internet”,就是你的供應鏈系統、供貨系統、制造業系統必須全面改革走向C2B,這就是社會趨勢。實體行業不會死,但你的實體行業由于不思進取才會死。實體行業會越來越多,只是實體行業的方向改變了。不是阿里巴巴推進了社會趨勢,而是我們適應了這個趨勢。
我們希望對金融業有所補充,金融技術讓金融越來越強大,我們希望每個消費者、每個人越來越強大,他們有權利在獲得融資面前平等,而不是等待被施舍。
關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我希望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年輕人,有一個想法,我們的云計算一定能幫你實現。一定有人幫你搞設計,給你供貨,在互聯網上有相同的人買你這樣的東西。我們希望,數據的分享能夠讓產品直接達到消費者、供貨商和賣家。這是阿里巴巴希望推進的第五大經濟體的方向。
寄語:越成功的企業越要反思
不要把今年的網商大會當做是五年前的網商大會,不要覺得“Made in Internet”是個口號,它會影響每一個人。從現在開始,重新思考你的商業模式、消費者、供貨商、物流體系、融資體系。越成功的企業越要進行反思,不管做的多好,都要重新思考你的商業模式。做一個好產品容易,做一個好服務容易,做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的金融體系也容易,但是把它整合好,適應未來并不容易,多花點時間去思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