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職場風云本就瞬息萬變,何況彼此情商高低有別,矛盾摩擦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堅持最好的自己?尤其是在對方有問題的情況下?如果同事并不認為自己有錯,你如何讓自己表現得更成熟?很多公司的做法都是老生常談:你們應該站在公司的立場思考,努力減少損失,團結友愛 (就好像是在管理中學生)

我們每個人在職場上境遇可謂千奇百怪,比如有人說:“居然有平級同事那我當下級使喚”;“Ta總在上級面前貶低我,好現實出自己的優秀”;“同事不記得我的生日,我該怎么告訴他們?”......這些糟心事兒可就不是幾句大空話能了結的了。

 

現代禮儀專家凱瑟琳·紐曼為以下入選的10個職場困惑做出了解答,或可為你的職場生活解憂:

 

我的咨詢委員會中有一位成員,總是對我頤指氣使。我該如何讓他禮貌地對我說話? ——S.T.

 

以身作則,努力保持禮貌和透明。把對方叫到一邊,或者發一封電子郵件,說出你的感受。你可以說:“或許你已經習慣了在工作中擔任負責人。但我們的工作環境更注重協作,希望你能更有禮貌,更尊重我們的相互關系,我將不勝感激。”但我要坦白,我自己偶爾也會食言,做出與這條合理建議背道而馳的行為。在收到同事粗魯的、命令性的電子郵件后,我有時候會回復:“你忘了魔力詞(謝謝)了嗎?”在后面,要接著打上一個笑臉的表情。溫和、和藹的譴責,有時候是正確的選擇。

 

幾個月前,我發現的我公司把一位應聘的非洲裔美國人,稱為“少數族裔候選人”。對于這個問題,當時我什么也沒說,但現在過去了幾個月,我是否應該大聲說出來? ——J.P.

 

我曾經問過公司多元化專家、DEILAB公司聯合創始人亞歷山德拉·布拉德利-伯恩斯這個難題。DEILAB主要開發工程與創新培訓和產品,用于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她表示,目前高度敏感的種族環境,可能讓我們陷入迷茫,不能確定使用少數族裔這個詞是否會有負面的影響。但正如她所說:“任何時候,只要有公司在傳播聘用有色人種的重要性,我們就應該為它鼓掌。”所以,你的公司特別注意到了一名少數族裔求職者,這是好事。布拉德利-伯恩斯表示:“當然,我們的希望是,公司能夠把少數族裔視為一名合格求職者能夠給公司帶來的諸多寶貴資產之一。”針對你的具體問題: 你應該跟同事說什么?比如說:“你的意思是說,她具備我們需要的所有品質,而且她是一位少數族裔?那太棒了。”我們如何平等描述一位求職者的資質,而不是把種族作為首要關注的重點,使身為少數族裔成為許多積極的品質之一?就這個問題與當事人或者在整個辦公室里展開一場討論,這或許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我今年24歲,正在與一名年齡比我大的同事競爭一份全職職位。她經常在我們的上司面前貶低我,讓她自己顯得更優秀,以提高自己勝出的機會,我該如何告訴她和我的上司(就這件事),雖然她比我年長,但她對人缺乏尊重? ——K.W.

 

你公司的晉升制度竟然引發了如此緊張的、無效的競爭,真是太糟糕了。理想情況下,你的上司應該看透你的同事中傷你的真實意圖,并且更傾向于聘請一位和善的、工作努力的員工,而不是一心只想爭名奪利,在背后說人壞話的人。與對方進行一次交流。直率是應對被動攻擊傾向最有效的解毒劑。比如說:“我知道我們都在競爭同一個職位,但讓我們約定不要在上司面前相互貶低對方。這不是職業的做法,反而會傷害到我們兩個人的形象。”你無法讓對方改變自己的行為, 但禮貌地請求對方舉止得體,可能會讓對方因為羞愧而做出改變,最好邀請上司作為裁判。

 

我同事不記得我的生日。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告訴他們,又不會聽起來很粗魯? ——E.B.

 

如果這種遺忘只是一次性的,并不代表更廣泛的忽視,我就不會把它記在心上。你的同事們關心你; 他們犯了一個錯誤 —— 但畢竟還有明年。但如果這種遺忘是有意為之,想清楚你希望在與他們對質之后得到怎樣的結果。你希望他們感到抱歉?試圖引發對方的內疚感,這是一種出力不討好的行為,如果對方帶著反感情緒作出道歉,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尷尬,并且受到傷害。或者你只是希望同事們給你慶祝生日,雖然是遲來的祝福?如果這是你的目的,那就直接說出來。雖然我們是成年人,但每個人內心仍住著一個脆弱的小孩。如果把隱藏在心里的事情說出來,對你有所幫助,那就大膽去說。

 

我在工作中的朋友獲得了升職,現在她經常貶低我。我想與上司談一談,因為她也說過感覺受到了欺凌,但因為她們也是好朋友,所以我擔心我的上司不會對我們的談話內容保密。我應該怎么辦? ——L.R.

 

如果你已經到了不得不向上司投訴你的朋友的地步,那么你和這位朋友的友誼并不值得珍惜。另一方面,如果這位上司曾經向你發泄過對你的朋友的不滿,那么這樣的職業環境并不適合個人發展。這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但我還是希望你能與朋友談一談,澄清誤會。用具體的例子,列舉出你希望對方改變哪些行為和說話方式。如果她做不到、沒有改變或者根本不想嘗試呢?那就改變自己的態度。遵照職業禮節對待她,不要在辦公室里傳播有關她的八卦,讓自己變成一位可靠(或許有些難過)的同事。

 

一位同事因為嚴重的外科手術需要請假。辦公室里的所有人都想確認收到他休假的信息,當然這并不是一種慶祝。對于這種情況有沒有什么約定俗成的禮儀? ——M.H.

 

不論你們最終如何表達祝福,你的同事都很幸運,因為他身邊有這么多富有同情心和責任心的人。我認為如何應對取決于對方是誰。當然,你們肯定不想舉辦一場讓人尷尬的活動,使人們注意到你的同事的不幸遭遇,或者違反保密規定。但如果他愿意讓大家了解自己的狀況,我想你可以這樣說:“我們希望在你開始休假之前,舉辦一個歡送會。你覺得可以嗎?”我認為用三明治或蛋糕來紀念這個時刻是個好主意,因為健康危機是與他人無關的個人隱私。但如果你認為這樣做會令對方感到尷尬,而不是心存感激,你們可以準備一張簽名卡片,祝福對方平平安安,早日康復,并告訴對方,在他康復期間,你們愿意幫助他做飯或者處理公司的事情,并且當他回到工作崗位時,你們會非常高興。

 

一位同事和我的婚禮相隔幾周時間。她邀請了我; 但我并沒有邀請她。如果我們舉辦一場盛大的婚禮,肯定會邀請她,但事實并非如此。我該怎么辦? ——H.M.

 

恭喜你!別太擔心這種不對稱的情況。如果說有誰更能理解準備婚禮賓客名單的復雜性,這個人一定是你的同事。她可能邀請了400個人,而你只邀請了75個人; 你們在財務或家庭方面可能受到了不同的約束; 她可能邀請了所有同事,而你卻一位辦公室里的同事也沒有邀請。每一位夫婦都要根據自己的想法(或者至少按照最愛發號施令的姻親的想法),來組織婚禮。如果你希望消除彼此之間的矛盾,或者你希望在對方發現自己未在邀請之列這種可怕的情況之前占得先機,你可以解釋一下制定賓客清單時受到了哪些限制。但如果出現明顯讓人更尷尬的情況,比如一輛巴士滿載所有同事來參加你的婚禮,只有她不在其中,這時候并沒有太多的辦法。畢竟我們都在盡最大努力避免傷害彼此的感情,對吧?但這是成年人的生活,而不是針鋒相對地邀請全班同學參加生日派對。而且她也是新婚燕爾,新婚的幸福肯定能夠撫平任何憤怒。

 

我是否要向每一位打噴嚏的同事說“保佑你”? ——A.B.

 

除非你生活在黑死病流行的年代,并且你認為你的同事打個噴嚏都可能一命嗚呼。說“保佑你”只是一種人人喜歡的禮貌,并非社交要求。這種禮節需要你在堅持傳統的同時,認清現實。換言之,如果每一次有人打噴嚏,你都在辦公室里大喊“愿上帝保佑你”,她大聲喊“謝謝”,然后你又回答“不客氣”,你的行為就從禮貌,變成了令人惱怒的干擾。 “保佑”某人會產生一種逆反效果,引發人們對打噴嚏的負面關注——尤其是“愿上帝保佑你”被(被動攻擊型人格的人)理解為“謝謝你讓我們都生病了”時。盡管如此,在有人打噴嚏時,我還是喜歡說“保佑你”,我希望別人也這樣對我。這是一個危險的世界,我愿意接受任何人對我的好意。如果你說的是周圍有人偶爾打了一個噴嚏,而不是連續不斷的噴嚏聲,你可以過去輕輕地對他說“保佑你”或“祝你健康”。或者,送一張紙巾。

 

我能否糾正員工的語法? ——O.R.

 

這個問題有點難度。你的員工實際上代表了公司,所以你希望他們能夠展現公司最好的一面,這是非常合理的。但另一方面,糾正他人的語法是粗魯的行為,而且讓員工感到尷尬或被過分審查,并不符合你的利益。如果我是你,我會召開一次全體員工大會,向全體員工說明一下自己對語法方面的期望,而不是單獨挑出個別人。你可以這樣找借口:“這是我個人無法忍受的事情。雖然聽起來有些可笑,但我很注意語法的正確性和一致性。”用白板列出你聽到過最常見或最嚴重的錯誤,邀請員工糾正這些錯誤,如果可以地話,把它變成一次有趣的活動。你還可以發給所有員工一份跟進備忘錄,在小紙條上寫下正確的用法。你的員工可能會感謝你所做的這些提高他們職業水平的努力。

 

在我的準媽媽派對上,我收到了大約50位同事送的紅包,還有其他許多人送的禮物和禮品卡。我應該如何對所有人表示感謝? ——A.D.

 

能有一個如此歡樂、相互支持的同事圈子,真是幸運!按照標準的禮節,對于集體的禮物,可以寫一封集體的感謝信,當然集體的人數要足夠多(50個人符合條件!),而不是只有少數幾個人。如果人數較少,你可以給每個人寫一封感謝信。同樣,個人送的禮物,應該單獨致謝。當然還要感謝這場快樂活動的組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