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叫《人民的名義》,很多朋友討厭劇里的反派,覺得他們俗氣、能力低、只會拉幫結派搞腐敗。
投資回報=本金*收益率*(杠桿-杠桿成本)
本金:家庭背景起點
劇中三位主要男性角色,是師兄弟關系。
男一號,陸毅飾演的侯亮平,家庭背景不詳。
陳海,省檢察院反貪局長,父親是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老革命。
祁同偉,省公安廳長,小號Boss,農民子弟,岳父是原省政法委書記。
這三位師出同門,老師高育良是前漢東大學政法系主任,現任漢東省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
三人在校俱是一時之選,人中之杰。
本來家庭背景起點沒什么可說的,就像本金,已經決定的事,無可改變。可惜現實中,往往本金的大小,就會影響到投資的收益率。就像在生活中,如果你沒有什么錢,首先你在找工作時就沒有太多的選擇,養家糊口為基本要務,然后才會去考慮其他因素。
收益率:自身能力的安置
偉光正的男一號,看上去事業一路順風,家庭背景在劇中并無透露。他太太的背景可就不簡單了。他畢業之后與夫人兩地分居,但兩年之內就從京州上調北京;到京州赴任前,領導還特別重視其夫人的意見;到了京州之后,現任領導也要時不時關照他回北京看看夫人。
相比之下,同門師兄祁同偉就相當倒霉了,畢業之后分到小山溝,立下大功卻身受重傷,依然郁郁不得志。
只能把自己的資源(不論時間還是金錢)投入到一個不對盤的地方,在投資上可是一件相當錯誤且痛苦的事情。祁同偉選擇做出改變,他的路徑是加杠桿。
杠桿:調動資源的能力
所謂杠桿,就是放大自己的能力。
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是杠桿高手。祁同偉同學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岳父是前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老師是現任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自己還會拉幫結派,以老師名義統領“漢大幫”。
他對于杠桿的態度是不計成本,杠桿和基于杠桿的可流動資源就是一切。有兩處細節,很能體現這一點。一是他在全校師生面前下跪,向年長10歲、父親是高官、但內心并不愛的輔導員求婚;二是在擔任安保工作陪同省委書記趙立春回鄉上墳時,在趙家墳上撲通就跪下真哭,鼻涕眼淚全下來了。
他的際遇大概告訴他,起點的高低是決定性的,就算能力放對位置也沒用,他輸在了起跑線,只能靠杠桿把劣勢拉回來。很可惜,杠桿這個東西,從來不是白用的,很多時候成本昂貴,更關鍵的是這玩意還有路徑依賴,欠的賬多了想還也還不清了。
相對而言,另一位農民子弟,我們的達康書記,在這一點上就玩得謹慎得多、高明得多。
李達康,京州市市委書記。早年他是神秘副國級大佬、前任省委書記、也是傳說中的大Boss趙立春的大秘。照理他應該緊緊抱住這條大腿,而實際上他的做法卻很有意思。
在老大趙立春還在省委書記任上的時候,他作為市長就敢把趙公子的一個項目請求給拒了。關鍵是從后面來看,似乎他和趙公子的關系也維系得不錯,沒有因為此事而撕破臉,估計理由也是一套一套的,套路深得很。
李達康在經濟發展上是個能人,很看重GDP,連礦區塌陷地轉成開發區這種很有創意的做法他都想得出來。但大家千萬不要被他萌萌的表情包和霸道總裁式的蠻干作風給騙了,認為他就是一個心里只有GDP和政績的市委書記。
李達康精著呢,心里早就算過賬了,劃撥批準這么大一個高污染項目,對于城市的發展劃不來。
反過來說,他能夠不批,同時還不得罪人,也是很厲害的。
得罪誰,也不要得罪杠桿,畢竟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用得上了。祁同偉在校時對校花不理不睬得罪了她,不順的時候又不顧一切反過去追求,進退失據,道行就差了許多。
用一個投資理財的公式來形容他們的事業道路,那大概是這樣的:
侯亮平是高收益*低成本杠桿,陳海是不錯的本金*高收益*無成本杠桿,這兩位是典型的價值投資型選手,就像巴菲特大爺,玄門正宗,受人敬仰。
但價值投資是有前提的。第一,需要一點運氣,低成本杠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二,玄門正宗都需要時間,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耐心和定力。我們常說買房在過去十幾年是一項好投資,原因就在于此,它的杠桿成本幾乎是中國平民百姓能力范圍之內最低的,而它的流動性又決定了它會被長期持有。
而李達康則是高收益*中等杠桿,看似霸道莽撞,實則精明異常。他的目標導向是經濟發展或自我實現,其他都是工具,是一位典型的趨勢、交易型選手,就像索羅斯大爺,毀譽參半,但是歸根到底并無太多可以指摘的方面。
能夠把握趨勢,還能夠利用好趨勢,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絕對是高手。這要求非常、非常地理性,甚至被別人詬病為“無情無義”,其實就交易而言,不帶有任何情緒,本來就是對理性的最高褒獎。
最關鍵的是,除了交易本身,還需要有更高層的追求,比如李達康是要謀發展,而索羅斯大爺是做慈善、改變人類認知,至于工具本身在他們眼里大概并不帶有價值判斷的傾向。
祁同偉,相比較而言就很不幸了,木秀于林遭風吹,被命運、時代和他人捉弄,只能把自我放棄了,把自己當做棋子參與棋局,希望贏一局。他因為怨憤立身不正,把工具本身當成了目的,實在是一出悲劇,但杠桿這出悲劇,也很難說沒有受到本金和收益這兩個條件的影響。
他就是一位典型的非要逆天改命、火一把但最后引火自焚的類型,就像李佛摩爾。
因為李佛摩爾的自殺結局,很少有人會在嘴上說他是一位值得學習的對象,但他的這種做法實際上絕不缺少認同和追隨者,不會就此終絕。
總體上,如果我們總結一輪的話,人生就像投資:
①在短時間內,用常規的手段,你是沒有辦法一下子改變你的本金的。這很不公平,但很現實;
②能力是基礎條件,沒有能力,其他都是白扯;
③杠桿是標配的手段,但將杠桿當做工具還是目的則有高下之別。欠了一筆自己還不上的債,是一件相當悲慘的事,但問題就在于,你借債的時候很難估計到,未來是否還得起。
小編以為,選擇的道路并無對錯之分,關鍵是要給予選擇的機會。
幸運的是,在本金、收益率、杠桿(杠桿成本)、回報時間這些變量建構成的組合里,我們可選擇的選項越來越多。
而不幸的是,每一種選擇,都絕非無成本和無前提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