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名詞解釋:33種常見邏輯謬誤釋義
(1)混淆概念(含偷換概念)
我們在推理論證的過程中必須遵守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必須保持同一性,即具有確定性,不能隨意改變.如果概念沒有保持同一性,通常會犯“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2)轉移論題(含偷換論題)
同一律還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所使用的命題必須保持同一,否則就會出現“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
(3)自相矛盾或兩可
矛盾律(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于兩個具有矛盾關系或具有反對關系的命題必須從中否定一個,不能兩個都加以肯定,否則就會出現“自相矛盾”或“兩可”的邏輯錯誤.
(4)模棱兩可或兩不可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于兩個具有矛盾關系和下反對關系的命題必須從中肯定一個,不能兩個都加以否定,否則就會出現“模棱兩可”或“兩不可”的邏輯錯誤.
(5)不當類比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對象在有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進行類比推理比較容易出現類比不當的邏輯錯誤,即僅僅看到兩個或兩類事物對象之間表面上的相似,而忽略了兩者之間本質上的差異,致使推理整體失當.
(6)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不完全歸納推理時容易出現的邏輯錯誤,其客觀原因是沒有足夠的樣本(實例)數量,或者沒有足夠的樣本分布空間(即樣本代表性不足),其結果是導致了歸納推理的前提對于結論的支持度不足.
(7)概念不清
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沒有清晰界定而導致的邏輯錯誤稱為概念不清.
(8)論題不清
論證中沒有全面、準確表達論題的含義而導致的邏輯錯誤稱為論題不清.
如果理由和推斷之間在結構上沒有必然聯系,即論據與論題之間在邏輯結構上不正確,推理形式無效,這種錯誤就稱為“推不出”.
(9)論據不足
指從論據不足以能推出論題來.以下各種錯誤都可以看成是論據不足的具體表現.
(10)論據虛假
論據虛假是指用來論證論題真實性的論據本身不成立,即論證的理由不真實.
(11)期望論據
期望論據是指在論證中使用真實性還沒確定的論據(理由),并且主觀地期望該論據(理由)為真,以證明某一結論.
(12)循環定義
定義項中間接包含被定義項,即定義A時定義項中包括B,而B又由A來定義,這就是循環定義.
(13)循環論證
在一個論證中,論題的真實性就是從論據的真實性推出來的,如果論據的真實性反過來還要靠論題來論證,就會形成論題和論據互為論據互為論題的情況,這就犯了“循環論證”的邏輯錯誤.
(14)推不出
充足理由律要求,我們斷定某個命題為真,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理由必須真實,二是理由和推斷之間要有必然的聯系.
(15)訴諸權力
訴諸權力也稱訴諸強力,是指論證者借助強力或威脅,迫使人接受其論題.其一般情形是“我有強權,所以,我說的是真理.”
(16)訴諸人身
訴諸人身是指用論證者自身或別人在人身或處境上的優勢作為論據來論證某一個命題的真理性.論據與論題之間只具有心理上的相關性,并不具有邏輯上的相關性.
(17)人身攻擊
人身攻擊是指用某人在人身或處境上的缺陷或不足作為反駁他所持的某一個論點的論據.人身攻擊也是訴諸人身的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