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要不要換個學校? "臨近暑假,很多小伙伴猶豫著要不要換專業或者學校,或者有的已經悄悄換過了。下面我們分析下要不要換院校呢?
換還是不換
復習一半想要換專業,大部分是面臨這些情況,一是發現這個院校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報考的,失去備考動力和興趣,復習不下去。二是經過一段學習,發現此院校的專業并不適合自己,復習起來困難重重,無論多么努力嘗試解決問題,還是無法拯救,只得放棄另擇其它學校。
但此時大家一定又很猶豫,因為復習至今,已經花費了相當多時間與精力,擔心現在換會不會來不及。這個時候進退兩難的很正常的,但是建議既然目前的復習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請果斷做好決定,重新為自己開辟另一條道路。客觀地講目前選擇換學校并不晚,關鍵在于你是否下定決心,并且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在報名前,專業院校的校正有三次:
一、第一次校正(最重要,主要是校正專業):6月份完成。
此次校正做三件事情:
1、專業校正:
第1步,要不要考數學?
學數學真的需要悟性,有些同學確實搞不定數學,就算付出再多努力可能也過不了百,甚至可能每天花費八成的時間在數學的復習上還是感覺沒什么進步。
①如果你還沒開始復習的話,建議試點復習,看看自己對數學的吸收效率如何,如果還可以的話就可以考數學;
②如果你已經開始復習了且復習的很認真很努力,但做題的時候還是連篇的錯的話,建議放棄考數學。
因為數學的個體差異特別大,不是你努了力就會有回報的。
第2步,選學碩還是專碩?
①如果你以后想讀博繼續做學術的話,那毫無疑問選學碩;
②如果你以后想工作的話,那么學碩專碩就都可以,但也要考慮一個問題:專碩可能題目難度低,但因為題目簡單而導致的報考人數增加、競爭更加激烈這個因素也要考慮到;
③太簡單的專業的話比拼的就是誰出錯更少了,所以這種情況大家要注意自己到底能不能足夠細致而不犯錯誤從而拿到高分、從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呢?
第3步,選的專業難度究竟如何?
①跨專業考生要注意自己本身的專業所學到的知識在選擇要跨去的專業有沒有用,能不能讓自己有一些優勢,這樣才能不至于在與他們專業自身的學生競爭時有太大的劣勢,否則不具優勢卻實在想跨這個專業的話就要更加努力地復習專業課才行。
②人數基數特別大的專業容易出現“神仙打架”的情況,從而出現分數線很高的情況;而人數基數比較低的專業則競爭相對不那么激烈,這個競爭是可控的,分不會飚得那么高。
③跨專業難度不一樣,同一個一級學科的跨專業難度相對低一些。跨專業考試難度最大的是公共課考試科目發生了變化的那種(尤其是以前不考數學跨專業的話要考數學的);
其次是大類之間的跨考,難度也挺大;再有就是跨考到熱度較高、競爭難度較大的學科的那種,難度也不小。
是否要跨專業這件事一定要在六月份就決定,六月份之后如果才開始準備跨考的事情一般就晚了。跨專業難度越大,你對目標院校的要求就要稍微降低一點。
2、排除陷阱學校。
陷阱學校即與同等層次的學校相比分數相對比較高的學校,比如上海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這是因為它們都是“超級大備胎”,地處熱門城市,考生又考不上京滬更好的學校,又想去京滬上學,也就選擇了這些學校,從而使得這些學校比較火爆,競爭相比同層次學校要更為激烈一些。
有哪些陷阱學校呢?
①熱門城市的超級備胎,比如上海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②招生信息(特別是招生人數和專業課)不透明。
③不保護一志愿,比如調劑和一志愿一起復試和錄取。
3、排除完全夠不著的學校。
要對自己的實力“有點數”,如果你沒有辦法真的全身心投入到復習的話,可能你真的去不了那些頂級的學校,這個時候你就要接受現實,降一下檔。
到六月份應該定下兩所學校,一所是目前的你還夠的著的、比較好的學校,另一所是備胎,作為你萬一暑假出了什么差錯沒復習好的話到時候應該還能考得上的、可以作為備胎的學校。
而這兩所學校應該滿足一個條件:即二者的專業課的考察要相似,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前期復習不會白費。
二、第二次校正(校正學校):9月初完成。
在9月初完成,這個時候你的整個復習工作起碼要進行到一半的工作了,這樣你才能跟上全國平均復習速度。
這個時候確定的院校就基本是最終選擇了。
三、第三次校正(校正學校):10月份報名前。
每年都會有些院校的招生政策和人數發生大的變化,比如縮招(可以從往年招生人數的波動情況進行初步判斷,波動大的盡量避開)。如何應對呢?9月份定下來學校后,千萬不要不管了,要在10月份報名前再看看這所學校的招生政策和人數有沒有大的變化。有的話,就需要進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