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交大安泰2017屆MBA學員張喆對于備戰MBA聯考,有種自己的感悟,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多讀書 讓人生有更多可能
在做出考研的決定前,有一個想法始終縈繞在自己的腦海中:即使考不上,原本的人生軌跡也不會變得更糟糕;但是一旦如愿考上了,自己的人生就一定會有更多遐想的空間。可能有人會說,考上研究生,畢了業也不見得有更好的發展,比如“北大賣肉才子”。乍一看,他都“淪落”到在菜市場賣豬肉了。但是,單憑“北大畢業”的光環就已經吸引不少慕名而來的客人。與一般肉販不同的是,他知道消費者希望買到什么樣的豬肉,即使是賣豬肉也硬生生地賣出了北大水平。單就這一點來看,他的眼界比起一般的肉販要長遠得多,要不然也就不會有后來“一號土豬”上市的故事了。
所以讀書不單單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選擇的機會以及更多的可能性。我相信有考研想法的人是一定有一些雄心壯志的。如何才把雄心壯志付諸于行動?并非每個人都能夠走到最后的,唯有堅持到底、不輕易放棄的人才方可達到目標。
在我之前服務過的公司有一位部門秘書,留學德國,擁有碩士學歷。雖然抬頭只是高級秘書,但就這樣一個支持性崗位能把整個部門的行政工作做的順風順水,得到公司上下同仁的一致認可。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管理經驗是無法勝任這份工作的。增長見識說來容易,但能夠獲得真正系統性能力的提升,MBA是一個廣受認可的學習方式。
學習的方式很多。讀MBA就是在這個層面上獲取進步的最好方式。
不猶豫 打破瓶頸時不我待
本人是2004年上海大學畢業的,主修生物工程。畢業以后一直在本專業對口的行業工作。從最初的制藥企業生產崗位到質量控制,再到搭建獨立的實驗室,然后轉行到500強制藥公司的商業質量主管,再到負責大中華區域的質量經理,職業生涯可以說是穩步上升的。但在職業晉升的過程中,除非有特別的機遇,不然大學本科學歷依然成了通往更高臺階發展的玻璃頂。想到這點,考研被提到了To Do List上優先級最高的位置。
實際上,我是和朋友一起去報名輔導班的。報名之前,朋友還說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畢竟學費不便宜。當時有著必勝決心的我沒有過多的考慮一次性就把學費付清了,心里暗示自己今年一定要考上。準確的報名時間節點在去年的8月底,差不多是8月20號左右,和老師深入溝通后當場就付了學費,回頭想想如果連付學費的勇氣都沒有的話,又怎么能順利考上碩士呢?考研不是件簡單的事,特別是考名校,如果連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都不舍得,打贏這場拉鋸戰對于并沒有太多備考時間的我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畢竟不是剛剛畢業的學生,有很多知識儲備。于我而言,離開學校這么久,綜合卷的考試大綱里,數學并非是大學里所讀的高等數學,而是小初高12年內學習的初等數學;綜合卷內的另一個大頭邏輯也是全新的領域,完全沒有系統化的學習經驗;英文雖然一直在用,但與考試要求的相差甚遠;綜合卷最后一部分語文所要考的論述文,沒有一個完整的應試思路的話,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準備好的。所以通過輔導班來系統化梳理知識結構,對我來說勢在必行。
很多時候是真要把自己逼到絕境,才能好好學習,在這個年齡段,再不認真的話,就真的很難再考上研究生了。
另外補充一點,因為工作的關系(質量管理的工作,且不帶團隊,只是個人貢獻者),考研對我來說目的性并沒有太強,更多的是自己的一個愿望。一千個考研的同學就有一千個不同的目的,有些人愿意發展能力,有些愿意學知識,有些人就是為了拿文憑。實際上最初的出發點對我來說也是要一個文憑,因為這個文憑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在學習過程的這段時間里面,你要犧牲你的家庭,你的時間、你的業余愛好等等,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考研讀研過程當中,那你必須要得到一些東西。
名校之所以稱之為名校,也是因為名校的證書自帶光環屬性。另外,當你不能用你的理論或者經驗去說服別人的時候,有了這張文憑,實際上它就代表了你背后的知識儲備,或者說你的能力是達到一定層次的。當陌生人初次認識你的時候,這張文憑其實就是一張最好的通行證,為了今后的提升,雖然目前階段對我來說這張文憑不一定能夠帶來什么,但是別人可以通過學歷知道你有這個潛力,知道你有這樣的一個能力,在職的時候還能去讀出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文憑。
除了這個文憑之外,讀書還會讓人得到一些額外的東西,比方說開闊你的眼界。當職業生涯達到一定的工作層面之后,專業性會變得很強,但看問題的視野會變得相對很窄,只有通過系統化的學習才能拓寬視野,獲取更大發展的平臺。中國發展的未來在于民企,但為什么民企要請你這樣的一個人?大部分在外企打工的職場精英本質上就是一顆螺絲釘,隨時都有可能被替換。但是成長中的民企是不一樣的,你必須是多面手,必須懂得公司運營的所有基本框架,才能更好的適應整個經濟發展的大潮。
不害怕 膽大心細搏名校
報考院校時我挺糾結的,報考最后截止時間是10月中旬,之前可以填很多個學校,但此時要最終確定一個作為唯一的考研志愿。當時面臨三個選擇:名校交大,母校上大以及一所備選院校。備選院校面試結果還不錯,只是在MBA領域的學術聲譽可能不及交大,所以當時想先報交大,如果考不上再考慮調劑到備選院校,結果備選院校突然說不接受調劑,于是我陷入了糾結,到底搏一把報考交大還是求穩去備選院校?由于交大面試時,沒能拿到最理想的C線,只是拿到一個不上不下的B+10。
想上交大我筆試要考幾分呢?班主任告訴我說面試分數段B+10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相差30分。僅根據一個B+10結果也不知道我的面試成績排在什么位置。當時班主任說考到210分就有希望以B+10的面試分數考進交大。當下的我真的是無比糾結。一個偶然的機會,教授英語的老師鼓勵我說你一定要考交大,不用害怕。受到老師的鼓勵,硬著頭皮報考了交大。回頭來看,如果沒有她當時那句話,我可能就求穩報考備選院校了。可以說,老師成為我備考歲月中的貴人,是她給我指明了方向,讓我可以用最大的努力和精力去放手一搏。
班主任老師曾對我說第一次模考成績不代表任何東西,模考只是創造一個條件讓你適應將來考試的環境,我覺得這也是報讀輔導班的優勢。當你進入考場后,三個小時你怎么分配?自己看書是可以的,但看懂書本和做對考題完全是兩碼事。學習是需要大量訓練的,沒有一個好的平臺去訓練的話,很難達到期望目標。我從一開始模考的140分,到第二次的160分,最后第三次考到180多分。
班主任分享給我的經驗是最終成績應該是第三次模考的分數再加20分左右,在老師的點撥下我也更加有信心去搏交大了。最終我超常發揮考到了223分,其中數學得到了滿分。這其中老師上課講的解題思路及技巧能充分落實到考試中是很重要的。
后記
不得不承認在當時付學費的時候,頭腦也是很沖動的。但回過頭看,那股沖動是必要的。人生面臨重大選擇的機會并不多,當你站在十字路口的時候,或許往左走往右走都是對的,又或許都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你必須做出選擇,而既然做了選擇,就要堅定地朝著一個方向走下去。